危机应对:如何在不完备的信息下快速决策?
2025-04-14
危机应对:如何在不完备的信息下快速决策?
周山人
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突发的事件,甚至是危机。它们大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信息极不完备、时间特别紧张、决策后果十分重要。
即在事件和危机发生的起初,我们并不知道,也很难了解到信息的全貌,更无法预测未来会如何演绎,只知道它的发酵会非常迅速,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相当重要,但让你思考、做决策的时间又很短。
资产管理行业,恰恰需要频繁地面对这类事件,资本市场每年都要经历几次或大或小的冲击,诸如中美贸易战对电子行业的冲击,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的冲击等等。
气候,地缘格局,政策,许多无法想象的事情随时会在资本市场发酵,更不用提此次疫情的全球蔓延了。
危险来临初期,临危不惧坚定看好,最后承受巨大回撤,重压之下,在最惨的时候丢盔弃甲,割肉在底部的案例不胜枚举,未来也不会停止。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以后面对危机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呢,至少不至于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最后反被自己的慌张贻害。
有!危机应对,如何在不完备的信息下快速决策,我们还得向ICU的医生们学习。
01 ICU医生们的智慧
人们必须拥有跨学科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
——查理·芒格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了ICU到底有多重要,尤其疫情发酵的初期,许多重病患者的转危为安,离不开ICU医生的“力挽狂澜”。
其实,ICU医生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完备信息下快速决策,在医学的复杂性面前,医生永远都不可能等到掌握了疾病的全部信息后,才开始诊断和治疗。
患者送来时已经昏迷(信息不完备),决策时间十分紧张(黄金抢救时间非常少),决策后果十分重要(关乎患者的生死)。
于是,为了应对ICU病房里常态化的“危机决策”,提高救治率,ICU的医生们在经过大量的临床经验,考虑到操作的可复制性,总结了一套系统化的危机救助策略,并且十分有成效,使得我国ICU的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
薄世宁医生在《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里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一套策略,并认为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的危机应对,是跨学科的精华。
那就让我们探究一下,ICU医生们是怎么做的。
1)生命第一法则
ICU医生们经常遇到心跳停止的病人,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造成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心肌梗死、脑出血、也可能是肺里面出现大面积栓塞,甚至可能是一口痰堵住了。
但是,在病人命悬一线的那几分钟里,这些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保命。
而如何保命,一定是稳住三个最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和血压。通过药物或设备,医生先把这三个指标稳定在合理范围内,保住病人性命。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筛查具体的病因。
这条法则的核心,就是赢得更多的时间,把紧急事件转化为非紧急事件后,然后再做进一步处理,此时可以相对从容地搜集获取更多信息。
2)第一张骨牌法则
患者体征稳住以后,医生们会进入找病因阶段。
医学上,病因往往隐藏在一堆症状中。病因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带动一堆名为“症状”的骨牌倒下。因而条分缕析地找出病因,是挽救回病人的关键。
薄世宁医生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面对一位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奶奶,她有严重的肺炎,呼吸困难、骨刺伴有骨头疼、多年糖药病及高血压病史、甲状腺癌,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希望医生能够缓解。
这位病患的情况看上去非常棘手。
薄医生采取了第一张骨牌法则,首先排除了甲状腺癌,虽然名字里带“癌”,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可怕的疾病,存活率90%以上,欧美医生在解剖一些90岁以上过世的人时,发觉不少都有甲状腺癌,在其生前都未曾发现。
其次,病人虽然有糖药病及高血压病史,但已经多年,并不会导致这种强烈的不适感。
最后,他的注意力锁定在“呼吸困难、骨头痛”这两个病症上。
什么病有可能同时造成这两个病症?
他想到了肺癌,肺癌引起的呼吸困难自然不必说,同时,如果到了晚期,造成了骨转移,自然也会引起骨头痛。于是他就让老奶奶做了血液检测,再辅以其他的诊断工具,结果出来,确实应验了假设,是肺癌。
在确定了肺癌后,找到了第一张骨牌后,他就开具了针对肺癌的靶向药,病人的强烈疼痛及不适感,一下就得到了缓解。
这个法则的意义在于,要推导分析,找出最主要的矛盾,不要拘泥于症状带来的表象中。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也说过:年轻医生刚开始的时候,治一种病用20种药;年长医生在职业结束时,用一种药治20种病。
3)马蹄声法则
关于如何更有效及准确地找到主要矛盾,找到病因呢。这就用到了马蹄声法则。
医学院的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们一句话:如果你听到马蹄声,先想到这是马,而不要猜是不是斑马,意思是要避免主观上的偏见,寻找大概率的事件。
为什么老师要教导这句话呢,因为一个医生如果近期接触或诊断过罕见病病人,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在之后的诊断过程碰到类似病症时,就会过高估计罕见病的可能性,而忽略了常见病。
但对于ICU的医生们而言,在使用马蹄声法则时,会略有不同。因为ICU不同于普通的门诊,病人已经表现出了严重的病症,需要有一个最糟糕的假设,即是否得了后果很严重,危及生命的病因,排除后,再使用马蹄声法则。
以病人患有严重的咳嗽为例。
如果是门诊的话,会从概率出发,按照从最轻的呼吸道感染来诊断,最后才到最重的癌症。但如果是ICU的话,会先判断是否是患有严重的癌症、血管炎或者重症肺炎,如果不是,再从概率最大的呼吸道感染来判断。
总结下来,ICU的马蹄声法则,就是明确底线是什么(确保活着,也是生命第一法则的要义),排除最糟糕的可能性(不涉及生死存亡),然后再从大概率事件来推导。
4)高尔夫法则
在医学的复杂性面前,做到精准判断很难。即使是在医学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急诊误诊率仍然高达10%-20%,漏诊率高达25%。
怎么办呢?诊断的过程如同打高尔夫一样,想要把球打进洞,就需要不断地调整挥杆角度和站立的位置,第一杆稍稍打偏了不要紧,后一杆调整一下。
医生也一样,从第一个诊断决策开始,就会有一个不断校正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检查、多科室会诊、初步治疗等,随着信息逐步完善,医生们不断地对最开始的决策进行校正。
如果你细心点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其实就是修正的过程。
毕其功于一役太难了,边决策边修正才是达到目标的常规方法。
02 对于投资流程的借鉴
预测下雨无济于事,建造方舟才能以防万一。
——巴菲特,《2001年致股东信》
上述的4个法则,构成了ICU医生的决策流程,从一个病人被送入ICU开始,医生们会按照这个流程,先保命救急、再找病因、对症下药。这是一个可复制、可操作、并被证明有效的流程。
这套流程,完全可以借鉴到我们投资上。以这次新冠肺炎的全球传播为例,我尝试以我的角度来分析。
生命第一法则:首先需要建起了一套类似生命体征的三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仓位,不同仓位的投资者,看待这类事件冲击的心态是不同的,高仓位者在波动中惶惶不可终日,而低仓位者则会在兴奋中流露着贪婪。
当然这其中的高和低,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属性等等都不一样,重要的是在一个能让你舒适的区间。
第二个指标是回撤,当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就会发生一定回撤,投资中应提前明确好自己能够承受多少回撤的能力,危机发生的当初,就可以对照计算出余量,时刻做好准备。
第三个是个股,投资中具体落实到的是个股,如果需要减仓,选择去奇留正,并且留下的企业最好是事件受益,其次是不受事件所影响的,减去那些受到影响的公司。
第一张骨牌法则: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
在这样的复杂模型中,投资者在分析时,很容易陷入无尽的症状表象中,纳入了诸多的考量因素,而忽略了病因——疫情本身。应建立起病因的跟踪机制,密切观察其预期变化。
同时,因为证券市场的反身性,运用霍华德·马克斯所说的第二层思维,也要密切观察市场对于疫情预期的反应。
马蹄声法则:参考ICU医生的思维方式,先考虑最糟糕的情况。
历史上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就疫情而言,1918年的全球大流感;就经济衰退而言,1929年的大萧条;就金融危机而言,1929,1987,2008年的股市崩盘等等,一一复盘比对。
做好对最糟糕情况的应对预案,再运用概率来分析。
什么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已经从疫情中率先复苏,并有了应对经验,因而内需已经在恢复,这其中必然有一些投资机会的修复和显现。
正如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揭示的:“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能保持行动能力”。
高尔夫法则:在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对过程不断修正。
方向明确是始终相信疫情终会结束,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瘟疫中过来的,这次并没有不一样。并且疫情的出现,对于部分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壮大,反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但在这大方向的行进中,可能依旧会有反复,因而投资的决策,依据市场的变化,需要试探、观察,再修正。
03 机制和流程的重要性
造钟,而不是报时!
——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
其实有很多著作,已经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对待这类事件应有的思维方式:塔勒布的三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等,专门讲如何应对随机的突发事件;《众病之王》、《基因传》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医生的《医学的真相—如何在不完备信息下做出正确决策》也对此进行了论述。
而薄世宁医生,从实操层面,给我们清晰地阐述了一套ICU医生们的应对机制。
虽说投资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危机事件,但相比于ICU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十几个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依旧是小巫见大巫。
因而,ICU医生的这套决策流程,对于投资中的危机应对,具有强烈的学习价值。并且,你也需要像医生那样,将其真正地体系化。
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基业长青》中认为,那些生命力长久的卓越公司,区别于普通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在于,他们有一套合理的企业架构和机制,而不是靠一两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运营。
国家亦是如此,在18世纪前,欧洲国家强盛与否,主要靠国王的素质。如果是一位明君,就会有一个好的王国,反之亦然。
而大西洋另一头的美利坚,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致力思考的问题,不是“谁应该当总统?谁应该领导我们?谁是我们中最聪明的人?”
而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身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
他们建立一部自己和未来所有领袖都应遵循的宪法,抛弃了明君模式,他们是造钟的人,而不依赖一个人来报时,结果也应验了他们的高瞻远瞩。
因此,建立起一套类似的危机应对流程(造钟),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今年可能是新冠疫情,明年可能是另一个危机。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只有体系化的投资流程、风控流程才能帮助我们相对从容地去应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危机会在什么时候,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2020年4月6日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六禾致谦(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