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芒格,智者仁者
2025-04-14
致敬芒格,智者仁者
夏晓辉
本文为夏晓辉在芒格书院主办的首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上的导师发言。
非常荣幸参加芒格书院主办的首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读了许多优秀的好文章,受益良多。我也学习芒格思想多年,借此机会,说几点粗浅的体会。
01 获得智慧是人生的道德责任
芒格先生说,获得智慧是人生的道德责任。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就给我很大的震撼。多年以后,我越发觉得这句话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入口。
人们常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给的,第二次生命是自己领悟到的。只有当我们能够深度感知生命的意义,把自己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才真的觉悟了。我相信,“获得智慧是人生的道德责任”这句话引导了很多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如何获得智慧?芒格先生的回答是读书和深度思考。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如果能够在读书和深度思考的同时,还能勤于写作,那一定是精进了。
不止如此,芒格先生说,
让我高兴的是,在西塞罗的笔下,好为人师的性格是有益的,有助于在世界上传播知识。
今天,芒格书院所做的事情,包括这次价值投资征文大赛,都是在实践芒格先生的思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
02 通往价值投资的入口
在我多年的投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芒格先生的另一句话给我极大的启发,我甚至觉得这句话是通往价值投资的入口。
他说,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
投资是在变化中寻求最大程度上的不变,而这种变与不变背后,最大的力量就是市场。真正卓越的企业一定要有长期对抗市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决定了它的资本回报率。在这一点上,价值投资者和成功企业家的思维是相同的。
我们常常会纠结于资本回报率和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众多的投资标的中,我们也会因为这两者的不同难以取舍。实际上,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长期资本回报率,增长毫无价值。企业家在这方面犯的错误就像是投资者因为上涨趋势买入股票。
最近读了一本麦肯锡三位战略合伙人写的书,《突破现实的困境》。作者通过考察全球2393家规模最大的公司过去十多年的经营数据,用来说明哪些因素对企业超常业绩至关重要,哪些因素则作用平平。文中有一个结论非常突出,相较于增长,长期资本回报率更加重要。
格林沃尔德教授的两本著作,《竞争优势》和《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的头号投资法则》,对此做了详细的注解。关于资本回报率和竞争优势(进入壁垒)的关系,和增长的关系,书中阐述非常清晰,读完酣畅淋漓。
03 反过来想
芒格先生会经常提到数学家雅可比的那句名言,“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他信奉古老的农夫谚语:“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里了”。他总是告诉人们,“要做幸存者,而不是受害者”。
芒格的这些话让我想起奥地利学派的“迂回之道”,《孙子兵法》中的“势与力”,《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这些提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暂时放下最终目标,选择中间目标努力,最终目标水到渠成。
投资面对的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市场,羊群效应非常显著。这就是逆向投资和“坐等投资”为什么这么有效的原因。在资本市场,任何“力”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势”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正所谓“着力即差”、“取势而为”。
受芒格先生影响,我现在已经习惯把“反过来想”、迂回之道和跨期作为思考问题的起点。正像他曾经说的,如果某个人的思维模式在生活中给他带来好处,那么这种模式往往会变成他最坚定不移的信念。
04 投资者的超额收益从哪里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以来,全球冲突不断,乱象丛生。市场如不系之舟,信心似已灰之木。在这种局面下,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价值投资者的超额收益从哪里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普通投资者为什么会被市场打败?
巴菲特给出了他的答案:
1、大多数人喜欢一夜暴富,而不是慢慢变富;
2、贪婪与恐惧。
仔细思考这个答案,我们不难发现,其根源在于人性中固有的时间偏好,人们总是更加在乎当下的利益而不是未知的将来。
价值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恰恰来自这个答案的反面:1、愿意找到并持有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跟随公司慢慢变富;2、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说起来容易,做到就难了。尤其是第二点,在市场脆弱的时候要建立起持股的信心,忍受净值的下跌,甚至是暴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有人说,价值投资者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但需要很稳定的心性。稳定的心性从哪里来呢?
芒格先生说,价值投资者需要建立多学科思维,用多学科思维认知世界,认知自己,从而在市场先生面前保持理性。
即使如此,在无情的市场面前,我们有时候会极其脆弱,不堪一击。我们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怎样才能做到对自己有坚定信心,甚至是宗教般的信仰?
芒格先生给出了答案:对知识诚实。
他说,
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也就是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还要如此苛求,这可能是常人最难过的一关了。所以,诚实是最大的智慧。
2022年10月23日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六禾致谦(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