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投资观察 | 公司巨型化和高龄化背后的隐喻
2019-12-08 夏晓辉
图片来源:横泽著《老铺企業研究》
是什么因素促使公司巨型化和高龄化?规模和年龄有上限吗?
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规模的解释是,当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等于外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时,规模扩张就结束了。严格地说,这一理论并没有定义企业规模的上限,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不随规模的扩张而上升(比如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快速下降),企业规模就可以无限扩张。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有规模上限吗?
杰弗里-韦斯特在其著名的《规模》一书中谈到了生物体、企业和城市的成长和死亡的规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人均GDP会呈现系统性增长的特点,所以城市能够不断扩张,物理学家称之为“超线性规模缩放”;相反,所有生物体,包括人类,其代谢率(新陈代谢和维护成本之间的比例)随体重的变化呈现的特点是“亚线性规模缩放”,所以生物体都会走向死亡;而企业的代谢率(可以将企业的收入想象成新陈代谢,支出想象成维护成本)随规模的变化既不呈亚线性变化,也不呈超线性变化,而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线性变化。但韦斯特同时指出,企业还是更像生物体,最终会走向死亡,长寿公司的比重是非常非常小的。
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客户;利润是一种衡量企业稳固性的尺度,利润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条件。也就是说,只要客户持续存在,且企业有利润,企业就能一直活着。比如很多规模不大,高度专业的利基市场中的企业,可以存活几百年,尤其在日本和欧洲。
后藤俊夫也解释了日本企业长寿的组织原因:日本百年公司基本上都是家族公司,而且日本家族传承更加重视公司的血统,日本人的遗产都是由长子或者长女来继承的,而不是平分。
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来解释公司的巨型化和高龄化,但我们认为,巨型公司和高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可积累性”,如果没有很强的可积累性,公司无法实现巨型化和高龄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可积累性”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积累、产品的积累、组织体系的积累以及产品价格的趋势。可积累性是客观存在的,是非常长期的特性,并不会随人们的意志发生变化。事实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盈利模式,可积累性会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标普500指数中百年公司多数集中在消费、金融和工业领域,就是因为这些行业具有更强的可积累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雪道,一开始就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六禾致谦(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